碧菱
编者按: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重要理念5周年。5年来,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厚植为民情怀,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,人与城双向奔赴,共建和谐美丽城市,共创幸福美好生活,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。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“人民城市·温情中国”网络主题活动,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,走进城市深处,访街巷看变化,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。
央广网郑州12月24日消息 “年轻与匆忙!”这是王安永给郑州的关键词。“年轻的郑州让我感受到无限活力,让我充满朝气。”王安永是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车间班组长。10多年来,王安永与郑州一起成长,从学徒成长为“焊”将。
2014年5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,通过模型了解盾构机整体构造和工作原理,并察看装配具体情况。总书记指出,一个地方、一个企业,要突破发展瓶颈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根本出路在于创新,关键要靠科技力量。总书记强调,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”。
郑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(央广网发 张青云 摄)
“三个转变”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、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。如今,郑州产“盾构机”已成为畅销海外的“新国货”。在郑州,像王安永一样的创新技能人才宛如点点繁星,汇聚成“郑州制造”的璀璨星河。人与城共生共融,演绎着郑州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力量。
技能人才扎根 “郑州制造”崛起
自2013年初来到郑州,王安永与盾构机刀盘已经打了11年“交道”,过了无数招,完成600多台重点盾构机项目的焊接工作。
盾构机,号称“地下蛟龙”,被誉为“工程机械之王”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我国盾构机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,盾构机“郑州制造”IP也愈发闪亮。
“我是一名钢铁裁缝,主要工作就是刀盘的焊接。”王安永介绍起工作,劲头儿十足。盾构机最重要的部分是刀盘,刀盘生产最关键的工序是焊接。王安永以焊条为“针线”,用焊枪铸就“大国重器”的刀盘品质。
盾构机刀盘焊接(央广网发 刘猛猛 摄)
“我师傅吴毅是特级技师,他告诉我,‘我们焊接的盾构机不仅要是合格的产品,还得是精品,甚至要当作艺术品来做’。”王安永拿出手机,展示他每次焊接完拍摄留存的精美焊缝。现在的王安永,不仅熟练掌握了立焊、横焊、仰焊等技巧,还能焊接各种高难度焊缝。
“一开始进行焊接,焊完就开裂。我用了3个月时间,不断地调节焊接参数、气体,尝试各种焊材,最终打破了国内这一行业的技术垄断,实现了刀箱的企业自主生产。”在车间一角设立的王安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里,王安永指着展板上的“TBM刀箱焊接自制”创新成果给记者讲述了他的创新探索。
王安永(右)跟随师傅吴毅查看盾构刀盘焊接情况(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)
10余年来,王安永参与了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“春风号”、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“争先号”、世界最大直径TBM等重点项目焊接工作,解决了多项焊接难题,提高了刀盘焊接效率和质量。他先后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等荣誉。
近年来,郑州聚焦引才育才工作,全力实施“郑聚英才计划”,针对高层次人才、产业骨干人才以及青年人才精准发力,出台一系列奖补措施。王安永也是这类人才中的一员。他凭借在盾构机刀盘焊接方面的突出表现,获得“郑州市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“这些年,郑州城市建设很快,像我们企业周边风光很美的蝶湖公园,最近新开馆的河南省科技馆,充满‘郑州记忆’的油化厂,都让我看到郑州的魅力与活力。”王安永说,在郑州工作生活多年,郑州给他提供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,他也在郑州安了家。
工作之余,王安永带孩子乘坐地铁感受郑州变化(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)
如今,铆焊车间“上新”了焊接机器人,除了带徒等工作,一有时间,王安永就去钻研机器人。“我很骄傲能够成为‘三个转变’理念最前沿的践行者,在这个重视人才、创新发展的时代,不论我们的岗位多么平凡,去扎根、去钻研,就能实现技能报国。”王安永说,他会继续握牢手中的焊枪,投身中国创造、提升中国质量、擦亮中国品牌,助力“郑州制造”强起来。
今天的郑州,科技创新风劲,技能人才潮涌。截至2023年底,郑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90.11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97.98万人,分别占全省技能人才总量、高技能人才总量的16.63%、18.96%。他们为郑州创新、“郑州制造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,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“缩小”城市距离 提升“幸福指数”
“7年前,我刚来郑州时,看到很多路口都在修建地铁,也见证了地铁4号线、5号线等线路的开通,城市各方位间的距离拉近了,市民出行更方便了。”今年29岁的张书清,是郑州地铁紫荆山站值班站长。这些年,她在地铁工作岗位上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。
2013年12月28日,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,从此这座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迈入地铁时代。11年来,郑州地铁在悄无声息间延展着城市的发展脉络,形成的“米+环”轨道交通线网,串联起郑州市民的幸福生活。
张书清在地铁站厅内值班(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)
采访中,张书清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“温暖”。
“这几年,郑州地铁上的服务越来越多样化。我们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和服务,备有爱心轮椅、坡道板等设施,向乘客提供爱心服务。”张书清说,除了让乘客感受到地铁的速度与便捷外,地铁工作人员也根据乘客需求,提供更多贴心出行服务,让大家感受到城市的温暖。
对于张书清来说,这份温暖是双向奔赴的。“有一次,我在站台发现了一名神色焦急的乘客。经过询问得知,她是第一次乘坐地铁不知道乘坐几号线,又不好意思求助他人。我就告诉了她乘车路线。临上车时,她回头对我说‘谢谢你,姑娘,你笑起来真好看’。我还遇到过一位阿姨,每天早上她来坐地铁时,我们都会互相打招呼,这种简单的问候就会让人很开心。”
市民在地铁音乐角弹钢琴(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)
在张书清看来,建地铁就是建城市,地铁不仅承载出行任务,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度,也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示空间。“我们邀请退休市民、在校学生参加快闪等活动,让乘客放缓匆忙的脚步,从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。现在,很多市民开始主动加入各类公益活动中。”
如果说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大动脉,那公交汽车就是遍布城市的毛细血管。
“从1954年的3条线路、6台车到如今的400余条线路、5862台车,从车票最初每人0.2元到多年不变的1元,70年来,郑州公交从‘巷陌街头’开进了‘群众心头’。”郑州公交集团宣传部部长张蕾说,当前,郑州公交不仅完善了“快、干、支、微”四级线网功能,在中心城区实现了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,还推出定制公交、校园公交、旅游专线等多元公交服务新模式,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。
郑州校园公交的开通,方便了学生出行(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)
2024年3月,郑州发布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,进一步提出,要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,常规公交为主体,特色化公交为补充,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模式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,同时丰富社区接驳巴士线路,实现“地铁送到站、公交送到家”贴心服务。
地铁线网的不断延展、织密,公交线网的一次次迭代升级,让这座城市不断蝶变成长。越来越多的郑州市民在地铁、公交上,感受着出行的便利,乐享其“乘”。
留住城市记忆 唤醒老城新生
城市更新如何留住乡愁和城市记忆?郑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区项目负责人郭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“真实”。
阜民里片区曾是郑州市最大规模的棚户区。近年来,郑州对阜民里片区实施城市有机更新,郭凯也从亲历者成长为建设者。“我从小就生活在阜民里片区周边,见证着它的变化,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,像改造自己家一样改造阜民里。”
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,一头连着城市发展,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,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“我们围绕着‘真实’对阜民里进行设计和改造,成立了小巷专家团和居民顾问团,让之前住在阜民里及周边的居民、了解阜民里的市民参与到项目改造中。”郭凯说,他们通过走访发现,阜民里的每一个街角、每一栋房子,乃至每一棵大树,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。大家都希望改造后的阜民里不仅改得好,还得被人记住、认可。
改造前的阜民里街区(央广网发 郑州市文物局供图)
改造后的阜民里街区(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)
2024年6月16日,阜民里文化街区首次亮相,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特色和街区肌理。那些承载岁月的老建筑、电话机、玻璃杯等物件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,而是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主角。许多之前住在这儿的居民,总会“常回家看看”。
“这儿是我以前居住的地方,虽然房子变漂亮了,但房子布局没变,是照着我家旧房原样修建的。”陈宏曾是阜民里片区的居民,对她而言,这里承载了无数回忆和情感。
不仅如此,阜民里文化街区突出“老郑州+新青年”主题,引进国潮品牌与烟火市集,搭建多元化场景,让更多年轻人回到阜民里创业,同时也吸引着更多市民、游客前来游玩打卡。
阜民里文化街区吸引年轻人逛街游玩(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)
自2022年3月全面启动城市更新行动以来,郑州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制定出台全国省会城市首批、全省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——《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》,制定发布《郑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(2023-2035年)》,着力打造充满活力、具有人文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国家中心城市。目前,郑州共有城市更新项目700多个。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见证着城市的演绎历程,并在城市更新中不断焕发出新生机。
修缮后的郑州商城遗址南城墙(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)
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,城池始建距今约3600年。城址不移,文脉不息。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从小在商城城墙里的书院街长大。60多年来,他不仅目睹了这里的变化,还参与到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和更新建设工作中。
“为了把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展示出来,我们先是将城墙周边的棚户区进行拆除,并在保护城墙的基础上进行绿化改造,同时改善周边环境。”阎铁成说,经过十几年的努力,郑州商城遗址已变成环形绿地公园,融入市民现代生活,老年人经常在这里打太极、散步,年轻人也来打卡游玩。
从车间忙碌的技术能手,到守护出行的地铁人;从端详老街更新的老居民,到每一位默默耕耘的普通人,郑州的温情,镌刻在每一个奋力拼搏的身影中,他们共同讲述着这座城最动人的故事。
总策划:张军 于锋
总监制: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
统筹:陶玉德
策划:彭华 安琪
文字:夏莎 郝振青
视频:张羲轮 王勇生
- 北京一男子称在袁记云饺用餐时吃出蚯蚓,多人反映有类似遭遇
- 京津沪等九省市试点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,条件公布
- 评论员的朋友圈丨“谷子经济”何以成为新风口
- 澎湃AI早新闻丨2024年12月1日
- 每日收盘丨A股放量上涨:创指涨2.5%,沪深两市成交1.7万亿元,券商、半导体携手走强
- 内蒙古警察枪击案重审三大焦点:“正当防卫”与“故意杀人”之辩
- 京津沪等九省市试点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,条件公布
- 新型离岸贸易:数字文明时代的外贸新业态
- 赖清德计划过境夏威夷?国防部:谋“独”挑衅是徒劳的
- 黎以停火后内塔尼亚胡首发声:愿在加沙停火,但不会结束战争
- 历史上的今天|1886年12月1日,朱德元帅诞辰
- “移民驱逐”也成了生意,相关企业或因特朗普强硬政策迎来泼天红利
- 2025年度国考今日开考,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!
- 京津沪等九省市试点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,条件公布
- 多地发布“缺席”城乡居民医保案例:放弃医保“好比高速上不系安全带”
- 河南商城县通报一副镇长开套牌车打人:已行拘,纪委监委介入
- 世界各地跑者齐聚上马:城市很干净,跑步热情很疯狂
- “艾滋夫妇”确诊感染后的第20年:经历丧父之痛,丈夫因病已完全离不开人
- 澎湃AI早新闻丨2024年12月1日
- 成都通报“外卖员与小区物业人员发生肢体冲突”:3名伤者及时送医
- 小雪日记·记者手记|20年,就此别过,他们在人海中“向阳而生”
- 大理一奔驰车追尾老年代步车致2死:家属质疑司机逃逸,交警称无证据
- “艾滋夫妇”确诊感染后的第20年:经历丧父之痛,丈夫因病已完全离不开人
- 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8起特大跨境电诈犯罪案件
- 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8起特大跨境电诈犯罪案件
- 多地发布“缺席”城乡居民医保案例:放弃医保“好比高速上不系安全带”
- 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8起特大跨境电诈犯罪案件
- 新增9国免签政策试行,浦东国际机场迎来新一批免签入境旅客
- “贸易战”担忧下特鲁多突访海湖庄园,特朗普称对话“富有成效”
- 新型离岸贸易:数字文明时代的外贸新业态
- 深度|确诊感染艾滋20年,他们把艰难的日子过成诗
- 国台办:坚决反对台湾地区领导人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“过境”美国
- 人事时间丨刚毕业的博士能当博导吗
- 17岁男孩卖甘蔗照顾患有精神病的父亲,市民包圆儿支持
- 日本首相石破茂所乘车辆发生碰撞事故,石破茂未受伤
- 日本首相:愿与中国进行各层面沟通
- 2025年度国考今日开考,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!
- 国务院任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和检察长
- 小雪日记·记者手记|20年,就此别过,他们在人海中“向阳而生”
- 河南信阳一副镇长开套牌车被抓现行后打人?相关部门:套牌属实
- 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8起特大跨境电诈犯罪案件
- 澎湃AI晚新闻丨2024年12月1日
- “贸易战”担忧下特鲁多突访海湖庄园,特朗普称对话“富有成效”
- 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:开门红!国乒8比0击败澳大利亚
- 长征十二号火箭在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
- 野猪伤人毁物背后:反向的生态失衡,人与动物的关系亟待审视
- 内蒙古警察枪击案重审三大焦点:“正当防卫”与“故意杀人”之辩
- 人事时间丨刚毕业的博士能当博导吗
- 澎湃AI早新闻丨2024年12月1日
- 外交部回应赖清德“过境”美国: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
- 企业领导在工作群对员工“爆粗口”,回应:已读不回,很生气
- 融创中国:10.21亿元向哈尔滨国资委出售所持全部46.67%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权
- 王宏志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,章建华不再担任
- 国台办:坚决反对台湾地区领导人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“过境”美国
- 南宁一消费者在速冻水饺中吃出烟头?思念水饺回应
- 王宏志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,章建华不再担任
- 日本首相石破茂所乘车辆发生碰撞事故,石破茂未受伤
- 四川一村民家中遭黑熊袭击,妻子重伤丈夫持斧击杀黑熊
- 黎以停火后内塔尼亚胡首发声:愿在加沙停火,但不会结束战争
- 邬博士气象站丨今晨上海跌破冰点,下周一冲19℃!这波入冬暂停?
- 长征十二号火箭在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
- 【社论】直播时代,要保障不被直播的权利
- 深度|确诊感染艾滋20年,他们把艰难的日子过成诗
- 大外交|6天3城,李显龙卸任总理后中国首访结束:用较长远角度讨论新中关系
- 逢考必胜!2025年国考笔试今日开考,拟招3.97万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