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青
编者按: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重要理念5周年。5年来,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厚植为民情怀,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,人与城双向奔赴,共建和谐美丽城市,共创幸福美好生活,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。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“人民城市·温情中国”网络主题活动,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,走进城市深处,访街巷看变化,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。
央广网上海11月28日消息 “我真的没想到,我的建议能被采纳,上海真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了一座‘山’。”金秋时节,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正式开放,看着园内“双子山”吸引大量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双子山“金点子”提出者之一、上海市民吴正江开心地笑了。
小朋友们在上海杨浦滨江沿线玩耍、拍照 (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)
2019年11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,首次提出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。总书记指出,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,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。如今,“工业锈带”变成了“生活秀带”,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。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在城市建设中,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合理安排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,努力扩大公共空间,让老百姓有休闲、健身、娱乐的地方,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。
城,所以盛民也;民,乃城之本也。城市不仅要有高度,更要有温度。在上海,“人民城市”对市民来说,是一件件具体的“关键小事”和一幕幕直观真切的感受。
一江岸,“锈带”变“秀带”
上海,依水而生、因水而兴。黄浦江、苏州河从城市中蜿蜒而过,黄浦江两岸的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变迁。
“10年前,虽然杨浦滨江有市中心城区最长的滨江岸线,但杨浦的老百姓实际上是看不到江的,因为沿江全是工业厂房。”作为杨浦滨江建设者,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钱亮回忆说。
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杨浦滨江沿岸(上图)与如今发展对比(下图)(央广网发 上海市档案馆/上海市杨浦区新闻办供图)
上海杨浦,曾是上海滩的“电力心脏”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,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、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十余项“全国工业之最”诞生在这里。随着时间推移,伴随产业转型升级,空置土地和废旧厂房成为市民亲水的障碍,也与上海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鲜明反差。
从“闻江不见江”的“工业锈带”,到“近水更亲水”的“生活秀带”,近年来,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,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,经过系统治理,杨浦滨江发生了“蝶变”。
自2013年起,钱亮就工作在杨浦滨江开发建设、管理运营的第一线,从最初售出土地,无数次走访区域内的数十家土地使用权人,奠定“还江于民”的社会共识基础;再到后来滨江公共空间管理,听取“如何让市民、游客爱上滨江”的意见建议……钱亮说:“能有幸参与建设并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”
因为工作地点在杨浦滨江附近,钱亮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走一走,有时见到遛弯的市民还会坐下来聊一聊大家关心的“身边事”:散步时想喝水怎么办、能不能在江边骑行、是否能开辟小朋友单独玩耍的空间……
2024年11月,市民游客在上海杨浦滨江沿线漫步 (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)
钱亮至今还记得,为了科学设置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饮水机,钱亮和同事们先后调研了很多地方,反复对比,征询市民意见。目前,杨浦滨江是上海滨江岸线公共空间饮水机最密集的区域,每个饮水机配备了三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水龙头,除常温水还提供热水,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这些小改变也让钱亮感到受益。“比如我们那三个高度的饮水机,我7岁半的儿子思文就特别爱用,他对我说,‘我长大、长高了!我可以用第二高度了。’”
在滨江工作久了,生活在附近的很多居民都认识了钱亮,有人把他当“流动意见箱”,也有人给他提“金点子”,钱亮觉得“城市建设者就是要和市民‘打成一片’,城市建设最终还是要让老百姓受益。”
钱亮带着儿子钱思文打卡杨浦滨江“零碳咖啡馆” (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)
如今,漫步杨浦滨江,曾经的百年电厂净水池通过功能重塑,变身为“零碳咖啡馆”;烟草机修仓库摇身一变,成了“绿之丘”网红打卡点;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变成了“潮人”云集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;祥泰木行旧址,蝶变为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……
江风习习,碧波荡漾。市民漫步在干净舒适的步道,感受小而美的“口袋公园”,欣赏沁人心脾的江景。让城市更美好,让人民更幸福,上海着力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。
一座山,圆了“绿水青山”梦
“城市怎么建”“建得好不好”“如何更美好”……上海积极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,让百姓的“金点子”转化为城市治理的“金钥匙”,努力构建人人参与、人人负责、人人奉献、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。
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内,一座“钢的山”——48米的“双子山”拔地而起。
自今年9月20日开放以来,“双子山”已经成为上海新晋网红打卡地。在这里,钢铁结构的山体上种植7000多棵乔木,绿树成荫,鸟类成群。登上山顶,陆家嘴近在咫尺。待到傍晚时分,华灯初上,浦江两岸璀璨光彩一览无余。
“双子山”中的迷你版“黄果树”瀑布 (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)
难以想象,“双子山”前身曾是上钢三厂一座堆积工业废料的“钢渣山”。年过古稀的吴正江是上钢三厂退休工人,亲眼目睹了“钢渣山”是怎么堆起来的。当“开门办园”的会议开到他的小区时,他提出“要造座山”。吴正江说,这基于自己三个“朴素的想法”:“一个是,上海除了松江的佘山,市里没有山。一个是,这块地方是个宝地,黄浦江、陆家嘴在这里‘相遇’。还有一点,这里原来就有一座‘山’——‘钢渣山’。”
吴正江没想到:“我的建议真正地被采纳了,而且还造得更好了。”
吴正江在“双子山”讲述“双子山”的故事(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)
造好这座山并不容易。“双子山”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,两座山峰并非是通过堆积土方建成,而是以钢铁结构打造的建筑形式呈现。“双子山”项目经理易卫军介绍:“整座山体在钢筋建筑之上要覆盖混凝土、挡土墙、灌溉层,外观上要尽量和自然形成的山峰一致。同时,又要做好防水、存水、排水、送水,保证山上的植物和溪流相映成趣。”
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滨江核心区域,舍弃高昂的土地出让金,打造面向市民的城市花园,圆大家“绿水青山”的梦,人民城市理念在世博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如今的“双子山”不仅让建渣废料成为“他山基石”,也集聚多种好看、好用、好玩的功能。在这里,青少年走进植物园,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;喜欢拍照分享的潮人会发现这里特别“出片”;而中老年人悠闲漫步其中,体验异域丛林带来的全新感受。
脱胎于上钢三厂老梁架的温室花园 (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)
家住浦东滨江附近的吴正江,亲眼见证了世博文化公园以及“双子山”从无到有的全过程。“我从1966年开始就在钢厂工作,几乎一生都在这里。这里的温室花园就脱胎于上钢三厂老梁架,我还能看出原来钢架子的样子。”
从以前的“钢渣山”到现在的“双子山”,吴正江感到十分自豪:“我看着它一点一点,从一片一片钢结构,慢慢铺上绿色。现在到这里一看,太好了,太符合上海人想要的山的样子了。”
一间房,升腾城市温度
城市发展不仅要“见物”,更要“见人”“见温度”。“在大上海有个家”是很多来沪打拼新市民的愿望。
2023年11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。期间,总书记走进了吴涛的宿舍。“总书记摸了摸我上铺大哥的被子,还跟我们聊起了家常。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,像长辈一样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。那是我人生最难忘的时刻。”吴涛回忆道。
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一角(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)
吴涛是“追梦者”,18岁时提着一只小小的行李箱孤身来到上海打拼。在他看来: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,拼搏就要趁年轻。凭着一股子韧劲,吴涛从普通保安一路干到经理。他接待过名人,服务过外宾,“我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”。
“刚来上海的时候,才毕业,身上没钱,谁都不认识。住宿一般靠公司安排宿舍,居住环境陈旧简陋。”为了“住得好一点”又尽量省点房租钱,吴涛和朋友只好到“远一点”的地方租房,但每天3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,对于工作本就忙碌的吴涛来说是个“头疼事”。
从“一套房”“一间房”再到“一张床”,近年来,上海不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力度。2023年7月12日,上海首批“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”项目集中揭牌。许多像吴涛一样来沪打拼的外来务工者住了进来。
“这里离公司近,环境好,冰箱、空调、独立卫浴一应俱全,还有共享厨房、共享洗衣房、共享图书馆、共享健身房……床位的价格也很有性价比。”第一次来到“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”,吴涛很惊喜,感觉自己在上海真正地安定了下来。
吴涛在共享图书馆看书(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)
近年来,上海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,为许多来沪新市民、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提供住房保障。今年,“新增筹措供应3万张以上‘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’床位”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。目前,上海已完成新增筹措床位超2.5万张。
“我是上海千千万万务工人员中的一员,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。”吴涛希望通过努力,未来可以在上海真正安家。
上海不仅用“一张张温暖的床”筑起新市民的“安居梦”,也用暖心服务解决好老年人吃饭这件“关键小事”,撑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。
2019年11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,在3楼老年助餐点同居民热情交谈。如今,上海的社区长者食堂遍地开花,老年助餐服务触手可及。
市民在上海长宁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用餐(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)
截至2023年底,上海全市建有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926个,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46个。今年,上海计划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、30个社区长者食堂,新建家门口服务站200个,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6000户。
人与城互相成就,城与人共融而生。5年来,上海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温暖着在这里的每一个人。
从浦江两岸的美丽蜕变,到“双子山”的民心所向,再到新市民“在大上海有个家”的归属感……每一个“关键小事”都在升腾着“城”就美好的上海温度,每一个故事都印刻着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总策划:张军 于锋
总监制: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
统筹:陶玉德
监制:顾梅 常青
策划:冯丽 王文伟 李红笛
文字:沈梅 林馥榆 唐奇云 郑晓蔚
视频:郑晓蔚 唐奇云 沈梅 林馥榆
鸣谢:上海市杨浦区融媒体中心
- 美总统拜登宣布赦免其子亨特·拜登
- 澎湃AI晚新闻丨2024年12月1日
- 外交部回应赖清德“过境”美国: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
- 小雪之声|确诊感染艾滋病毒后的20年“苦与乐”
- 拜登赦免儿子引美国舆论大哗,他为何赦免?又为何能赦免?
- 马上评|国产老剧被AI魔改,可能扭曲一代人的集体记忆
- 媒体:家长更喜欢男孩还是女孩?雷人问卷何以进校园
- 年输气380亿立方米,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今天将全线贯通
- 追问|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?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
- 中方回应立陶宛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:立即停止为中立关系制造困难
- 新型离岸贸易:数字文明时代的外贸新业态
- “贸易战”担忧下特鲁多突访海湖庄园,特朗普称对话“富有成效”
- 直播丨走进天宁寺塔,开启“云游安阳”寻古记!
- 河南三门峡回应山体滑塌致铁路线路被埋:系自然滑塌
- 媒体:家长更喜欢男孩还是女孩?雷人问卷何以进校园
- 中方回应立陶宛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:立即停止为中立关系制造困难
- 上海对滥用人脸识别说“不”
- 扫雪与奖学金挂钩,学生为何不服气?
- 国台办:赖清德当局妄图“以武谋独”只会让台湾兵凶战危、自取灭亡
- 融创中国:10.21亿元向哈尔滨国资委出售所持全部46.67%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权
- 美国总统承诺不算数了?拜登卸任前食言“不干涉司法”将特赦儿子
- 6岁女孩6小时完赛马拉松?别将违规的不科学行为当成正能量
- 河南三门峡回应山体滑塌致铁路线路被埋:系自然滑塌
- 17岁男孩卖甘蔗照顾患有精神病的父亲,市民包圆儿支持
- 国防部回应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:例行项目,不针对第三方
- 基层“减负”,如何防止新“形式主义”?
- 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8起特大跨境电诈犯罪案件
- 年输气380亿立方米,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今天将全线贯通
- “95后”刑侦女警长陈露露,拟任乡镇党委委员
- 全球前瞻|德国外长今起访华,TikTok在美“不卖就禁”案将宣判
- 全球前瞻|德国外长今起访华,TikTok在美“不卖就禁”案将宣判
- 17岁男孩卖甘蔗照顾患有精神病的父亲,市民包圆儿支持
- 四川一村民家中遭黑熊袭击,妻子重伤丈夫持斧击杀黑熊
- 澎湃AI晚新闻丨2024年11月30日
- 国台办:赖清德当局妄图“以武谋独”只会让台湾兵凶战危、自取灭亡
- 明辨丨湖州长兴县人民医院发生恶性事件系谣言
- 越南北南高铁项目时隔14年在国会获批,将“独立自主”修建
- 拜登赦免儿子引美国舆论大哗,他为何赦免?又为何能赦免?
- 告别“杨子荣”,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去世
- 男子伙同情妇虐待2岁女儿致死案3天后再开庭,或当庭宣判
- 越南北南高铁项目时隔14年在国会获批,将“独立自主”修建
- 河北遵化市委书记杨绍华信息从市政府官网撤下
- 清华大学通报学生在外校与他人发生冲突等违纪情况
- 清朗浦江|当外卖骑手成“流量密码”,这个服务站化身为涉企“谣言粉碎机”
- 车辆年检每次都被当成“盗抢嫌疑车”,检测公司改进服务难么
- 美总统拜登宣布赦免其子亨特·拜登
- 野猪伤人毁物背后:反向的生态失衡,人与动物的关系亟待审视
- 超250万人参加国考,年轻人考公看重什么?
- 商务部就美国发布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有关问题答记者问
- 男子伙同情妇虐待2岁女儿致死案3天后再开庭,或当庭宣判
- 马上评丨“不刷脸为原则”:治理滥用刷脸的“上海经验”
- 扫雪与奖学金挂钩,学生为何不服气?
- 清华大学通报学生在外校与他人发生冲突等违纪情况
- 12月起,这些新规将施行
- 商务部就美国发布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有关问题答记者问
- 2024年12月1日《新闻联播》
- 南宁一消费者在速冻水饺中吃出烟头?思念水饺回应
- 菲律宾侵闯中国鲎藤礁现场图片公开
- 中方回应立陶宛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:立即停止为中立关系制造困难
- 周红波任江苏省委常委、南京市委书记,原任海南省委常委、三亚市委书记
- 机构:房地产市场出现阶段性“回稳”,11月深圳等4城二手房价格环比止跌转涨
- 拜登赦免其子令美国朝野哗然
- 数说单亲妈妈|现实中的“王铁梅”们,过得怎么样?
- 中国经济新动能|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关键是硬化预算约束
- 扫雪与奖学金挂钩,学生为何不服气?